第1891章(1 / 2)
刘维江心中暗自叫苦,本想速战速决,打发张华离开,没料到竟陷入这般僵局。
他抬眼瞥了瞥墙上的挂钟,时针已悄然指向下班时间,可张华依旧没有停下的迹象。
张华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诉苦节奏里,丝毫没有注意到刘维江越来越不耐烦的神情。
无奈之下,刘维江决定换个策略,他收起脸上那一贯的微笑,表情瞬间严肃起来,一本正经地说道:
“张华同志啊,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清楚,但是省厅这边也有省厅的难处,各项政策的推行、资金的分配都得按规矩来,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。
再说了,眼看到年底了,今年该花出去的钱早就花完了,你这会儿找我要资金,我也没辙啊!
我就是有心帮你们市,也得有这个能力才行啊!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摊开双手,脸上露出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。
当作者行文至此,深感有必要就一个关键要点与读者分享。
在日常生活里,我们常常会面临需要向他人求助的情形。
但必须明确,仅仅平铺直叙地诉说自身的艰难处境,以及详细罗列所需援助的具体内容,往往是远远不够的。
现实中,即便你将困境阐述得再详尽,不少人可能也只是口头表达理解与同情,却并不会真正付诸行动给予实质性的帮助。
由此可见,求助实则是一门需要策略与技巧的艺术。
其中,有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,那便是巧妙地把自身所面临的困难转化为与对方息息相关的问题,让对方产生共鸣和参与感。
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假设你正为某个项目资金短缺而急得焦头烂额。若是直截了当地对他人说:“我这个项目缺钱,快帮帮我。”
这样的求助方式,大概率难以获得理想的回应。
对方可能只是敷衍地点点头,说几句安慰的话,便不再理会。
然而,倘若换一种表述方式,先详细地描绘该项目一旦成功所能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比如能带动当地多少人就业,为地方税收做出多大贡献,再着重强调当下资金瓶颈对整个项目推进造成的严重阻碍,最后以探讨的口吻询问对方是否有兴趣参与投资,或者能否帮忙介绍相关的资源来化解这一难题。
如此一来,原本单纯属于你个人的困境,就巧妙地转变成了双方共同面临且有可能从中实现共赢的挑战,极大地增加了获得帮助的可能性。
对方会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项目与自己的利益关联,说不定还会主动出谋划策,积极帮忙联系资源。
再比如,当你遭遇棘手的技术难题,历经多次尝试却始终无法攻克时。
你可以先向潜在的帮助者展示自己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诸多努力,比如查阅了多少资料,进行了多少次实验,以及尝试过的各种方法均以失败告终的实际情况。
↑返回顶部↑